作為獨生子女是一種什么體驗?
我打個比方:就如同在走鋼絲,沒有保障。
父母還未老,獨生子女的壓力還沒有那么明顯。等父母老了,獨生子女結婚成家了,一座壓力大山就上有四個老人,下有一到兩個小孩,就覺得難。
微博上有句話特別能戳中我們的心聲:“不敢停下,不敢遠嫁,不敢生病,不敢死,特別想賺錢,因為爸媽只有我。”
最近小安在后臺看到有粉絲留言說:我是獨生子女,未婚,對保險一知半解,請問該如何配置保險呢?
下面小安來聊聊#獨生子女配置保險#的話題。
靈魂拷問一:父母身體都還健康嗎?
父母這個年紀,買保險真的太難了,我今年在給我媽買保險的時候,拿著我媽快20項異常指標簡直頭疼,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尿酸,超標的BMI,膽囊增生等等。
但是體檢多項指標超標并不意味著父母買不了保險,而是要好好根據實際狀況去盡量挑選保障全面的方案,基于現實的一些原因(例如年齡限制、身體狀況、預算等)做一些取舍。相信我,沒有最完美的,只有最適合你的。
第一父母年紀比較大,對應的保險產品價格會相對較高(比如百萬醫療險我們買200-300元,爸媽的800-2000元);
第二上了年紀后身體小毛病較多,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,比如三高、糖尿病等,在當前的醫療水平下,對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。
但臨床醫學和核保醫學是不同的,購買保險這件事情看的是未來疾病發生的開率,所以你想買的不一定能買的了,選擇當下最合適的方案即可。
獨生子女如何配置保險?
子欲養而親不待,是我們獨生子女最最最害怕的事情。其次是擔心爸媽生病住院,害怕自己因為經濟上的原因不能給他們好的醫治環境,也不想讓他們心里有負擔,覺得自己是累贅(想到就淚目)放棄治療。
那么獨生子女該如何配置保險呢?
一、首先為自己做足保障
1、意外險:防范意外(費用一年大概幾百元)
意外險+壽險的搭配,可以為父母提供養老保障,如果有房貸的責任,壽險還可以承擔一些債務的責任。
2、重疾險:在范圍內的輕癥、重疾等大病,獲得相應保額賠付.
重疾險主要是收入中斷補償。發生重疾,不僅醫療費用支出,職業生涯也受損失,重疾有5年康復期。保額建議是年收入3-5倍,一般50萬起步。國際慣例,重疾保費別超出年收入15%
舉例:現在優勢產品都升級成多次賠付重疾(每次仍然是100%保額,最多賠付500%等),每家產品不一樣,還要結合綠色通道,服務,理賠時效這些綜合選擇(保險經紀人的優勢,就是通過專業和經驗,幫您選適合的)
3、醫療(根據自己已有保險,來選再搭配哪些醫療險)
大病小病都管,交一年管一年,消費型。實報實銷。
日常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社保的醫療,商業保險常見的百萬醫療、中端醫療,高端醫療。
二、再為父母配置保險
父母必備的保險只有三種:醫保、商業醫療險、意外險。
1、醫保
醫保是最基本保障,而且沒有醫保的情況下商業保險會非常貴,一定要優先配置。
職工醫療險保險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、新農合,都是醫保。
醫保是國家的基本福利,具備商業保險無法比擬的優勢:可帶病投保、保證續保。而且在沒有醫保的情況下購買商業保險,保費會非常貴。
父母沒有醫保的,一定要給他們先買上。
2、商業醫療險
商業醫療險作為醫保的補充,補償社保之外的醫療費用,尤其是大病費用。百萬醫療險或者是百萬防癌醫療險,不過1,000元左右一年,報銷的額度可達上百萬,還能突破醫療用藥目錄的限制。再也不用擔心父母大病就醫了。
醫保的報銷范圍是有限的,有報銷上限(例如北京的醫保,大病報銷上限是30萬),還有不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無法報銷等諸多限制。
商業醫療險,可以突破上述限制。例如百萬醫療險,報銷上限可達上百萬,且醫保目錄外的自費藥也可以報銷。萬一大病降臨,再也不用擔心沒錢給父母看病了。
3、意外險
除疾病外,父母可能遇到的風險還有意外傷害。
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障責任一般有意外身故/傷殘賠付和意外醫療費用報銷兩部分。挑選老年人意外險的時候,應該重點關注意外醫療的責任,報銷額度以及是否限制醫保范圍。
意外醫療包括門診和住院的報銷費用,小到摔傷、燙傷、割傷,大到骨折、腦震蕩的治療費用都能報銷。
綜上的醫療險和意外險,父母的保費不過約1,500元/人,兩人合計約3,000元/年。